港媒:外国游客在中国景点面临“预约难”1分硬币,有2个年份能涨近200万倍,谁家还留着?

欧巴桑 国际游 5

据香港《南华早报》网站6月1日报道,外国游客在中国景点面临着预约难题。

报道称,中国国家博物馆拥有丰富的文物藏品,是国内外游客的必去景点之一。

不过,对外国游客不利的一点是,他们得提前预约,通过中文小程序选择参观时间段并登记个人信息。不少这类系统是在疫情期间开发的,当时中国境内鲜有国际游客。

其他热门旅游景点——例如位于古都西安的陕西历史博物馆——也存在类似情况。

中国的技术革命令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,而这种增强的便利性现在可能在无意间偏向国内居民。这些问题正在博物馆出现。

在中国,很多主要景点都需要游客通过小程序提前预约。这意味着游客要提前规划行程,拥有微信账号并掌握其用法,以及具备基本中文能力。

随着旅游业反弹,一些枢纽城市已率先为外国游客提供更好的接待服务。

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学者威廉·菲格罗亚最近短期访问了北京。他表示,虽然自己得以参观天安门广场和故宫博物院,但没能参观北京大学校园,因为抢手的参观时段提前好几天就会开放预约。

他说:“不少游客试图临时前往,最终失望地离开。”

菲格罗亚指出,如果你设法安装了微信,操作起来就方便得多,但由于种种原因,这对外国人来说存在挑战。

与此同时,在中国这个高度数字化的国家,手机短信也是网站、服务和应用程序的重要注册和登录手段,但其中一些只支持中国号码。当地人仅需一个验证码即可搞定,对外国人来说就难得多了。

这次中国之行,菲格罗亚主要依靠当地人的善意和工作人员的灵活安排。他说:“对于至少一个我没能及时预约的地方,我先预约了稍晚的参观时间,然后一大早就去解释自己的情况。他们把我的预约提前了。”

菲格罗亚还表示,虽然一些博物馆的新展览“配有游客能够理解的足够英语(信息)”,但往往局限于展览的开头和结尾部分,对单个文物的深入英文描述仍显不足。

全球化智库驻北京研究员佐尊·艾哈迈德·汗(中文名明竺)说,虽然博物馆的展览和双语标识的质量有所提升,许多关键目的地仍缺乏能用英语交流的工作人员和导游。如果不加以解决,这可能影响中国的软实力潜力。

她说:“对中国来说,国际旅游是一个机会,可以展现中国的历史文化、经济进步以及中国社会的活力和热情,并针对有偏见的媒体报道——尤其是来自西方的报道——展示中国的真实情况。”

此外,外来者也可能难以享受到中国公民在一线城市享受的其他便利。由于大多数时候都能用中国身份证买票,很多检票机都被智能读卡设备替代。当地人只要刷身份证就能畅行无阻,而外国人仍需手动检票。(来源:参考消息 编译/杜源江)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